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

【小孩成長】お食い初め


小紅豆三個多月的某個周末,我們幫她舉行了日本傳統「お食い初め(okuizome)」的儀式。
關於這個儀式的介紹,以下直接引用我發表在「MIYABI日本傳統文化」facebook上的文章:

「『お食い初め』一般選在生後百日(或110日、120日)舉行,因此又稱『百日の祝い(momoka no iwai)』。這個儀式由來已久,在平安時代就開始了。現今一般的做法是在儀式上準備「一汁三菜」,也就是一道湯品、三種菜餚,包括紅豆飯(赤飯)、帶頭尾的鯛魚、燉煮的菜(煮物)、醃漬菜(香の物)、湯(お吸い物),放在正式的漆器當中。旁邊還會放個小石頭,有『固齒』之意。 

那麼,這麼小的寶寶,該把這些食物吃掉嗎……當然不是囉!這些食物只是象徵性的,因此在儀式上,會由長輩帶著寶寶『模仿』吃飯。一般是由家中最年長者來擔任帶領的角色,男寶寶由男性長輩、女寶寶由女性長輩來帶。將食物夾到寶寶嘴邊模仿吃飯的模樣,最後再用筷子輕敲小石頭、再用筷子輕敲寶寶的牙齦,儀式便完成了。 」

若依照傳統,是用漆器來盛裝食物,但現今也有人用現代或簡略的作法。於是我使用幫她準備好的副食品餐具──竹製餐盤,搭配從前在古董店買的漆碗,並且立了以下menu:

赤飯→
也就是紅豆飯

香の物→
現成的醃漬蕪菁

帶頭尾的鯛魚→
以「鯛魚燒」來取代,這是小孩爸的創意。真弄一條鯛魚我們也吃不完呀!

煮物→
自家製的「筑前煮」,紅蘿蔔做成星星模樣

お吸い物→
干貝香菇雞湯。特製台灣味!

かまぼこ→
一般祝賀之日多半使用紅白魚板,這次特別買了懶懶熊魚板

在這類祝賀場合,使用的筷子是兩頭尖、顏色偏白的「祝箸(iwaibashi)」。因此這次也特別找了祝箸來使用,包裝的筷袋則是禮法課堂上老師教我折的。左上角用來「固齒」的小石頭,其實是婆婆幫小紅豆在台灣撿的,還綁上紅紙,說是找兩顆石頭,給她「壯膽」用。至於裝小石頭的玻璃杯,是我們蜜月旅行在義大利買的紀念品。

以上是媽媽連夜趕工(臨時抱佛腳)的創意成果。至於主角當天的服裝呢?


這是一件仿日本傳統服裝「袴」的寶寶兔裝!和我熟的朋友想必知道,我的論文研究對象是日本大正時代的畫家竹久夢二,他的畫作非常受大正時代的女性、以及女學生們喜愛。而「袴」這種和服,正是大正時代的女學生服。話說我的研究室學姊一看到照片就驚呼:「這件寶寶衣服完全是大正浪漫風格啊!」總算有人看出我的用心......。

當天的主角,就傻傻地被爸媽套上衣服,抓到桌前猛拍照。至於整盤別出心裁的「佳餚」呢?當然是拍完照之後,被爸媽兩三口吃掉啦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